用户登录
用户名或密码输入错误

出版传媒集团信息化月报 2022年第7期(总第7期)

2022-12-30 作者:信息化与媒资管理中心
#目录                    
 
0集团信息化动态                                                 
  • 2022年度集团信息化资产安全检查和整改顺利完成

  • 出版传媒集团版本库系统正式上线

  • 出版传媒集团人力管理系统预上线

02 数据大屏                                                 
  • 媒资中台资源总量及分布

  • 2022年7月--12月资源增量

0资源精选                                                 
  • 科学与中国 院士专家讲座 大数据与大数据优化

04 新闻速递                        
  • 高教信息化这十年

集团信息化动态                   

01
 

2022年度集团信息化资产安全检查和整改顺利完成                            

为增强集团内部网络环境与外部服务平台安全隐患的预防、发现及应对能力,集团信息化与媒资管理中心会同总经理办公室、数字出版事业部、教育培训事业部、国开童媒(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于2022年10月12日——12月2日对集团服务器、业务系统、网站平台等信息化资产开展了全面安全检查工作,授权北京安信天行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漏洞扫描和渗透测试专项安全服务,从技术层面定性分析系统安全性和隐患点,全面深入挖掘系统安全漏洞,保障系统和数据安全,提高信息系统自身安全防护能力。                    

图片1.png                    

本次安全检查工作范围主要包括集团24台服务器及14个业务系统,分为前期勘察、漏洞扫描、首轮整改、回归测试、二次整改、工作总结六个阶段,依照“高危漏洞隐患清零,中低危漏洞能改皆改”的总体原则和要求,参考漏洞危害等级,结合集团业务实际情况,对发现的所有高中低危漏洞分门别类进行了集中验证和修复,于2022年12月7日按期完成了验收结项。                    

图片2.png                    

通过本次安全检查工作,充分挖掘暴露了系统弱点和面临的威胁,为风险评估提供了重要的原始参考数据。下一步集团将有针对性对现有网络环境和安全设进行升级补充,进一步提高安全防护水平,优化安全策略,建立防护、检测和恢复的闭环安全机制,保障集团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持续安全稳定运行。                    

02
 

出版传媒集团版本库系统上线                            

       2022年12月21日出版集团版本库系统正式上线运行,版本库系统是在集团资源中台基础之上进行开发的,根据总编室业务需要设计了图书系统管理、小程序、OCR识别、PC端扫码和数据查询五个功能模块,以满足对新旧版本图书实物和相关图书信息、版权信息进行日常管理。                    

图片4.png                    

版本库的图书实物管理,主要是要将自建社以来累计的9万多册版本图书按照出版年顺序贴签上架。管理员通过版本库系统首先进行扫描图书条形码获取书号及书名信息,再进一步确认图书版次、印次及数量后完成图书实物的到库确认。随后,版本库系统自动根据出版年顺序和书架分布规则生成架子号和唯一标识标签,操作员打印贴签,将图书按架子号摆放后完成到库上架。                    

image.png                    

图书一经上架,系统会首先通过书号匹配资源中台图书档案,匹配后直接调取相应封面、作者和相关版印次信息。无法获得的图书信息,则通过版本库小程序现场进行拍照采集上传,然后通过文本识别补全信息。                    

image.png                    

现总编室正全力对库存9万多册图书实物进行整理后的到库上架工作。待这部分历史图书上架后,将全面进行版本图书的封面、版权相关信息的核对和信息补全工作。                  

03
 

出版传媒集团人力管理系统预上线                            

      根据出版传媒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项目建设要求,集团相关部门及项目建设小组于2022年12月1日召开了国家开放大学出版传媒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启动会。按照项目实施计划,北京朗新天霁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于2022年12月5日根据人力资源部门的具体需求,在甲方搭建的测试环境进行了产品安装,项目组对平台功能进行逐一确认。
      经确认,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安装完整,系统运行正常,满足初步上线条件。下一步项目组将尽快根据实施计划完成数据采集及导入,推进项目正式上线进程。
  

图片5.png图片6.png                    

数据大屏                    

      截止12月,出版集团媒资中台共计收录图书教材20185个;学历视频课1704门、非学历视频课3092门,五分钟课程视频1268门。                              

01
 

媒资中台资源类型分布:                         

图片7.png                        

02
 

2022年7月--12月资源增量(种)                           

 图片8.png                        

资源精选                    

科学与中国 院士专家讲座 大数据与大数据优化                               

主讲:袁亚湘 中国科学院院士                       

        本系列共2集 总计50分钟                       

资源部门:音像事业部                       

责任编辑:胡莉萍                        

视频链接:https://m.multimediapress.cn//d/b/content_4035.html                                   

图片9.png                        

2015年国务院发表白皮书《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高屋建瓴提出了大数据的重要作用,实际上,大数据在当前人类社会各领域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比如交通建设、城市规划、人工智能、医疗改革、舆情分析、疫情防控、快递仓储等等,都离不开大数据。如何利用好大数据,究其根本就是一个优化问题。本讲中,袁亚湘院士从大数据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讲起,为我们生动科普了解决数据问题的关键方法——数据优化。                        

新闻速递                  

高教信息化这十年                                

图片10.png                        

2012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从这个教育信息化战略蓝图的出台,到如今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部署,在我国教育信息化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作为先导的高校信息化,经历了承上启下、创新跨越的精彩十年。                        

这十年,高校信息化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十二五”规划期间的建设与应用阶段,网络基础设施和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二是十三五”规划期间的融合与创新阶段,开始构建实体空间与网络空间融合发展的数字校园;第三则是疫情开始至今的转型与重生阶段。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对教育系统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大考",也更是一次机遇。在需求与技术的双重驱动下,越来越多的高校投身于打造校园物理空间与网络空间的连通。包括线上线下教学,校内校外资源,各类业务办理与线上一站式服务等在内的深度融合,成为高校信息化的突破方向。                        

在百年未遇的大变革时代背景下,教育部于2022年正式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强调将继续深入教育数字化转型。这标志着数字化转型成为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信息化与数字化,其最大的区别在于视角不同:“信息化”侧重于管理者视角,而“数字化”则站在服务对象的角度。如果说教育信息化的重点是在“信息化”上的话,那么教育数字化的重心则落在了“教育”上,回归到教育本身。                        

对于高校而言,信息化工作回归教育初心,就是要紧密围绕教学科研,更好服务于师生员工。基于这个理念,高校的人才培养、科研范式、文化传承、社会服务和支撑体系等各个方面都需要厘清数字化转型思路,构建新发展格局下的路径。                        

在变革中找机遇,在创新中迎新生。在这个历史性的拐点,回归教育本身的高校信息化,伴随着机制的演进、观念的转变以及投入的增长,必将迈向新的快车道,为构建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的,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最终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教育网络》2022年第9期